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直接复制黏贴了那篇文章的开头。
那时候我们虽然身处万里之外,隔了一片大洋和北美大陆,我们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时候费城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就连夜店的灯火都是通明的,好威武有希望了,西蒙斯走了,哈登来了,这两件事都值得庆祝。
恩比德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言论犹在耳畔:“我第一次得到辣么大的空当。”
但在两个月前的那篇文章里,我流出了一些悲观的情绪,表达了一些阴险的论断,这和我是否懂球没太大关系,杨侃团伙和广大球迷的懂球浓度已经很高了,人民应该不需要另一个懂球猫三。我之所以旧事重提,只是因为我在“做人不能落井下石”和“宜将剩勇追穷寇”两条箴言之间选择了后者,如果现在不跳出来冷嘲热讽一番,标榜一下“我早就说过”,万一以后就没机会了呢?
我的担忧倒不是来自球场之上,你知道我对球场上的事情本就兴趣寥寥,我更关心的仍是球场之下,我关心的是这些亿万富翁在生活不那么如意的时候是否会和我这种一万负翁有等量齐观的卓越表现。当我在两个月前看到恩比德那些乐不可支的精彩发言之后,我就知道有些事情已经埋下伏笔。
毕竟早在2008年利文斯顿就唱过“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李宗盛的歌词啊,就是有这种垂头丧气的诙谐气质,值得我们反复把玩和引用。那么再一次在主场被淘汰的这场比赛过后,我们翻看技术统计,发现哈登下半场22分钟内只出手2次,巧了,去年抢七被老鹰淘汰的比赛中,西蒙斯下半场17分钟也只出手2次。如果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西蒙斯最后时刻选择传球之前,费城仍有翻盘的希望,而今年这场球,费城中场只落后1分,进入最后5分钟已经落后到20分,你不会看到另一个组织后卫因为传球错过追分良机,因为球打到这个份上,哈比组合在场上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们,再也没有什么良机可言,所有人都在熬时间等着下班,就连玩一手扫雷都觉得焦躁不安,年轻人马克西还在那里努力摇阀门的模样简直可笑至极。
就在4天前,费城再次捍卫主场,哈登砍下31分,用一个后撤步三分锁定胜利,将大比分追成2比2。很多哈登球迷看到这样的比赛,眼泪掉下来,“听说哈登回来过”的歌声飘扬在富国银行球馆穹顶,4天后,还没离场的费城球迷纷纷起立为吉米·巴特勒加油,此时球馆里飘扬的歌变成了“是我想太多”。
我们以为哈登总会在某个时刻回来,事实上我们也确实等回了哈登,只不过回来的是那个熟悉的在生死战中频频暴毙的哈登。在类似战役中,近10场球哈登输了9场,他就像在战壕里刚刚探出脑袋就挨了枪子儿的炮灰,连一句“壮烈牺牲”都配不上。
为什么我们对哈登总会有那种期望,期望他突然按下一个开关就能变回原来那个砍分如砍瓜切菜的MVP?为什么我们看过这么多如同吃屎般的比赛之后还不为悔改?这很可能和童年记忆有关。小时候我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希瑞公主还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公主还是真的公主,很高贵的。
在那部动画片里,村姑希瑞获得了一个奇迹般的秘密:只要她抽出一把剑指向天空高喊“赐予我力量吧”,接下来这把剑就会散发出流化床捅焦时的流火,光彩从头顶像蚊香一样螺旋而降罩住希瑞,刹那间,皇冠戴起来了,秀发飘起来了,半拉奶子露出来了,希瑞整个人的气质升华了,变成了一望即知的狠角色。
如果你没看过这部动画片也不要紧,你一定看过一些别的,什么奥特曼闪烁的灯、美少女战士凭空涂上的指甲油、圣斗星矢脑海里飘过的女神纱织、古田任三郎竖起来的那根食指以及瓢泼大雨时奔跑到体育馆屋檐下躲雨的湿身女同学……年幼的我们一看到这些场景就燃起来了,我们热血沸腾,甚至跟着毫不害臊地唱着喊着,蹦着跳着,因为我们都是娱乐工业时代的巴普洛夫狗,我们都被训练出一种条件反射,我们以为,只要这些熟悉的场景出现,一些大事件就即将发生,一切困境都将被逆转,一切都还有机会挽回,正义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拔出那把剑喊上一嗓子就行了。
但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早该洞察人生之路如此幽微,充斥着琐碎、不堪和无能为力,一个37岁之前刚刚体验人生高潮的男子,完全有可能在37岁生日夜过后一夜白头,32岁可能也一样,随着马齿渐长反过来愈战愈勇的终究只是极少数。有时候生活早已崩得稀碎,只不过当事人不说,围观者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地佯装满怀期待,直到大厦崩塌。
在费城瓦砾之间,里弗斯依然昂首挺立,一幅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的模样,他说:“我认为我干得很出色。老子带队打到这里不容易了,赛季前谁能想到我们会走到这里?”
然后就是一些“伤病”、“第二好的球员不打”之类的理由,口气听起来非常熟悉,首轮他们3比1领先时,老李不辞辛苦地回顾了自己过去那么多次3比1被翻盘的经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非战之罪,岂能怪我?”
至于输球的问题出在哪儿,里弗斯敬告在场诸位:“听着,输球不是哈登一个人的问题。”
就像一个老师在考前告诉你:“我这个人从来不划重点,书上全是考点,你们可千万别只背热力学第三定律和第54页那三条应用题啊。”
在他的身边是恩比德。27岁从未进过分区决赛的全明星中锋恩比德在延续纪录之后开始搞哲学:“没能夺冠的话,在第几轮被淘汰都是一样,很不幸系列赛没能保持健康。”
“这就是生活。”恩比德说道。
但我们知道,在这场比赛之前,里弗斯宣布“恩比德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就像在这个系列赛之前,他宣布“哈登脚筋已经完全恢复”一样。
而完全恢复健康的恩比德,在生死战中,打了44分钟,出手24次命中7球,其中只有7次出手是在合理冲撞区内。上一场输掉35分之后,恩比德没有太谈输球的事情,而是继续碎碎念他的MVP失利,“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才能拿到这个奖。”
这一场过后,恩比德又花了大篇幅阐述自己如何想念吉米·巴特勒,一个将他亲手送出局的好朋友,“我至今都没想明白为什么球队要送走我的吉巴。”
至于哈登,恩比德的点评也很中肯:“人人都希望他还是火箭那个哈登。但他已经不再是了。他现在是个控场者。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打得更有侵略性一点。”
“更有侵略性一点。”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对哈登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常规赛末端费城陷入困境之后,恩比德和里弗斯就已经提出来过了,但在最初的时光里,恩比德说的是:“和哈登搭档没问题,他又不是不会投篮或进攻端有什么缺陷。”
此情此景十分熟悉,刚刚做完腰椎间盘微创手术的少年竖起了耳朵。
和沉默的少年不同的是,哈登当场就有解释,面对“没有侵略性”的疑问,他自辩道:“我们在跑战术,只不过球出去了就回不到我手上了。”
记者追问说:“可是里弗斯说他是为你制定的战术……”
哈登嗅出了这个问题背后的危险味道,当机立断:“下一个问题。”
但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迟早有一天,也许不用过多久,也许就在今晚,哈登就会在社交媒体上,在电视里,在夜店大屁股的谑笑中听到恩比德和里弗斯对自己的评价。
那么这些评价有问题吗?
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大实话。就像恩比德去年出局后在发布会上说“该上篮拿两分却传球变罚球导致我们输球”一样的大实话,甚至可能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问题是这些话很可能是掏别人的心窝子。完全可以想象,当这些话传入耳蜗,会有一万匹脱缰的草泥M,在哈登脑海奔腾。
事情可能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哈登将得到另一个悠长假期,他说腿筋伤病在过去两年一直困扰着自己,“今年夏天终于可以有机会完全康复了”。又一次和里弗斯“完全健康”的结论背道而驰。在完全康复之外,哈登还要面对自己的未来,他是否要选择执行球员选项,他是否跳出改签一份长约,而现在是否是最好的续约时机?
哈登是要追逐下一份超级顶薪还是一份长约次顶薪就能够满足,完全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身体和状态是否还抱有足够的自信。
但这远远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在他的面前,是一个永远无责的主教练和一个嘴太碎以至于命犯太碎的球队老大。于是正常的,再也没有人会为他的糟糕表现掩盖什么,也没有人会为他赌上性命和房子,他们也许爱你,但绝不会宠你。因为说白了可能除了那个男人,哈登在整个费城都没有任何情感牵绊,别人出于尊重可能会给你留点面子,但如果别人不给你留面子,你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毕竟你只是一个空降的雇佣兵而已啊,在费城“相信过程”四个字中,你连个“之”都不是。这可能就是离巢巨星会面对的窘境,当球队赢球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当球队输球的时候,你就是最大的问题。你这个人会是问题,你这个人身上的合同更会是问题。
类似的问题,我们在今年这个夏天,还会在欧文和威中身上看到。
再看一眼现在还在季后赛里活着的球队吧,雄鹿、绿凯、太阳、独行侠、灰熊、勇士,没有一支是巨头抱团型的球队。2010年夏天迄今已逾十二载,我们回首望去,那些以冠军之名吵吵嚷嚷逼迫母队交易送走自己的中老年球星们,竟然没有人能真的能到处成功。
观察这些跑来跑去想要靠自己组队拿冠军的球星们,我们也许可以勘误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都误以为2010年的詹姆斯开创了一个球员至上且有效的时代,但实际上很可能只不过是这个时代凑巧拥有了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