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分类:
热门球员:
返回
龟兔体育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首页 > 体育百科 > 户外

重庆户外论坛( 两驴友贵州滴水滩遇险 揭开“瀑降”隐秘的角落:国内玩家或达五千人 一旦被困易缺氧而死)

户外 发布时间: 龟兔体育 归档

瀑降是溪降的一种,是由溯溪衍生出来的技术型户外运动项目。

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理事长邵峰提到,溯溪是自下而上溯攀,主要是依靠行走、蹚水和攀爬;溪降是借助专业器材自上而下穿越无人溪谷、深潭和瀑布的极限运动。而瀑降是溪降的一种,主要指在一个瀑布上借助绳索进行下降的定点活动。

瀑降运动存在诸多“客观风险”。例如地形、水形、封闭性、高空作业、天气等,都可能在对瀑降者造成影响。

瀑降圈里,大多是三四十岁的青年人。邵峰估计,全国范围内经常玩瀑降的可能有五千人。在邵峰看来,瀑降吸引他的,是来自于这项运动的挑战性,会促使他去思考,“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接触到瀑布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驴友在玩“跳潭子”。受访者供图

瀑降时遇险的驴友

8月23日,重庆的两名驴友在贵州关岭网红瀑布滴水滩挑战“瀑降”时被困。

现场视频中,能看到滴水滩瀑布中的中间位置挂着两个一动不动的人,湍急的水流从他们周遭流下,激荡起白色水花。

搜救行动已持续两天时间。两名驴友最终被救援人员下放到瀑布底部的潭水里,25日16时许,救援人员还在潭水里进行打捞,但两名驴友已确认死亡。

51岁的李明松也在救援现场。他是贵州嗨库极限运动公司总教练,也是这条“瀑降”线路的开辟者。

“瀑降”,即在悬崖处沿瀑布下降的运动,由瀑布主体缘绳下跃,或顺水滑降。2013年,李明松和另外两位探险队员从滴水滩瀑布顶端降至霸陵河。贵州当地媒体曾就此事进行报道,提及他们是首批在滴水滩瀑布“瀑降”成功的人。

按照李明松的设计,正确的“瀑降”线路应是从瀑布侧面的岩壁降下。其中,在遇险者所在的这段120米瀑布中,他将线路分成了4段,每隔几十米就在岩石平台上设置了安全点,供人休息。

两名驴友的被困位置处在瀑布水流中,李明松认为,他们可能没有沿岩壁下行。“这样瀑降者就会直接暴露在强劲的水流下,更加危险。”只有一种瀑布可以在水流中“瀑降”,这类瀑布水势不大,水流和岩壁是“贴在一起的”。

李明松判断,两名驴友可能没有携带足够的装备。除了绳索、膨胀钉、头盔等装备外,另一项必要的装备是上升器。“如果带了上升器,发现遇险了,只要下得去就肯定上得来。”

25日下午,关岭县网信办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现场同行的驴友表述,当时是一名女驴友在“瀑降”过程中被困,随后男驴友下去援救,过程中两人绳索发生缠绕,最终导致两人遇险。

驴友在进行溪降。受访者供图

探险者的进阶

距贵州一千多公里的宜昌被誉为“瀑降天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溪谷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户外探险者,至今已经发掘了近二十条不同级别的瀑降线路。

邵峰是国内最早玩瀑降的户外人之一。

“刚开始涉足这项运动时,我们对瀑降并不了解。”邵峰提到,瀑降从国外传来,但并没有外国人帮助开拓线路和培训,他们主要通过国外网站的视频进行自学。

在众多瀑降爱好者眼里,邵峰等人2005年穿越宜昌毫沟的经历,代表中国瀑降项目的正式开始。

“溪降项目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封闭性,二是有多个瀑布,需要多次使用绳索”,毫沟是一条峡谷且有水流,一旦进入无法中途退出,还有多个瀑布,具备溪降项目的特征。”险,邵峰开始探索瀑降的玩法,由十多个户外老驴友组成一个小团队,经常聚在一起训练和研究。

他们主要通过国外网址和资料进行学习,逐步归纳瀑降技术,并分为以下四类:个人装备、绳索项目、锚点和布线技术、救援能力等。

两年后,经过系统训练的他们在十小时之内再次穿越毫沟。此后,瀑降逐渐在宜昌普及。

与邵峰的经历相似,高勇也是资深的瀑降驴友。2010年,他从深圳回到宜昌老家,开始跟着户外群的驴友一起尝试瀑降。在正式试水前,他们也会进行装备准备和现场教学等环节,起初先是尝试高度较低的溪谷和瀑布,之后再慢慢提高难度。

“瀑降容易让人上瘾”。在高勇看来,比起爬山,瀑降的花样更多,包括“下降”“跳潭子”“滑滑梯”等,还经常能看到常人难以见到的自然风光。

除了体能外,玩瀑降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高勇在瀑降的同时也在售卖和出租瀑降的全套装备,费用大概在两三千元,此外还有保险、交通、领队费等费用。

在瀑降运动的“高峰期”,高勇售卖瀑降装备的月收入达到七八万元。

邵峰在进行溪降

。受访者供图

几千人的瀑降圈

瀑降圈里,大多是三四十岁的青年人。邵峰估计,全国范围内经常玩瀑降的可能有五千人,“圈子很小,他们会带动一些偶尔玩的人,这个无法估算。”

2006年,邵峰辞去工作,成为专职的户外培训师,主要负责绳索培训和技术性救援,他还与十几个队友成立了“三峡户外救援队”。在他看来,救援能力是玩瀑降必不可少的保障,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领队不具备救援能力。

邵峰也曾发起了“中国溪降大会”,有两三百瀑降爱好者参与,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和比赛,共同探讨瀑降的新玩法。由于这项活动一直未盈利,活动仅维持了4年时间。

参与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并不专业。邵峰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做专业培训上,5天瀑降培训班的费用是1980元,目前注册过的学员有1400人。

来自广州的黄淑惠是邵峰“瀑降领队班”的成员,她也是先接触溯溪,再学习绳索技术,随后尝试两者兼具的瀑降项目。“爬山觉得不过瘾,就想玩溪谷”,她们平时会探索广州的从化和花都的溪谷。

在宜昌瀑降的培训中,他们学习了包括个人的通过技术、相关瀑降的系统技术(布线、收绳)和溪谷救援等内容。参加培训的大多是有户外经验的人,而这类培训更注重培养瀑降领队,他们会带领更多人的玩瀑降,进而推广瀑降运动。

除了举办专业培训,邵峰还与另外三位资深驴友于2010年编写过一本《溪降手册》,该手册包括介绍了瀑降运动、瀑降装备、瀑降技术、绳结技术和瀑降手语等内容。

“我们不想看到有人在宜昌玩瀑降时摔伤摔死”,邵峰谈起汇编这本手册的初衷,他们还免费印了2000份在溪降大会上派发。

“溪降手册写得很完善”,孙志宏是深圳磨房网溪涧运动版版主,他起初玩瀑降也是靠自己摸索,除了看《溪降手册》,他还会借助户外论坛学习经验。

在深圳磨坊网里有个玩溯溪的圈子,他们十几个接触过绳索技能的队友在2008年开始玩瀑降。他们主要是通过AA制进行,费用和风险都各自承担。

无法忽视的风险

贵州瀑降的两位驴友遇难,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瀑降的风险性。

25日下午,关岭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遇难的两位驴友死因目前还不确定,“因为他们是被悬挂在水流中,是缺氧而死还是溺水而死,只能通过之后的解剖来了解。”

邵峰介绍,瀑降运动存在诸多“客观风险”,例如地形、水形、封闭性、高空作业、天气等,很多人会轻视瀑降的风险和操作规范。

“很多人盲目相信自己的经验,没有意识到风险”,邵峰举例,有人认为在距离瀑布2米的地方不可能会被淹死,但实际上瀑布形成的水雾会排挤氧气,被困人员很容易因缺氧而死。瀑降过程中很多突发情况会超出日常经验和直觉,如果没有系统培训,人们就无法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也不具备规避能力。

黄淑惠认为,贵州瀑降事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果是探洞卡在绳子上面,还可以争取救援时间。但在瀑降被困,驴友很容易窒息而亡。据她介绍,2019年在广州从化也出现了类似的瀑降事故,两位驴友不幸遇难。

由于担心在瀑降活动中出现事故,多年来,李明松一直没有推广过贵州滴水滩瀑布“瀑降”这一项目。“我一直都是自己带队玩,七年来,我的队伍中从未发生过队员瀑降被困的情况”。

事故的出现,没有影响邵峰对于瀑降项目的热爱。他认为,瀑降是一个很好的户外项目,但前提是要接受规范的训练、选择合格的领队、循序渐进地挑战项目。

在他看来,瀑降吸引他的,是来自于这项运动的挑战性,会促使他去思考,“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接触到瀑布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新京报见习记者 吴采倩 记者 海阳 实习生黄莹

编辑 左燕燕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s://www.raildoor.com
本文地址:https://www.raildoor.com/sports/39357.html

本月热门文章

实时为您提供最新体育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1-2022

ICP备案号:渝ICP备2022011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