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分类:
热门球员:
返回
龟兔体育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首页 > 体育知识

2022冬奥会主要场地( 冬奥场馆“火”到夏季)

体育知识 发布时间: 龟兔体育 归档

7月17日,游客在已开放的国家速滑馆冰面上体验(简宏妮/摄)

8月4日,北京国家体育馆,第二届北京冰球公开赛开幕。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冬奥氛围。

此前的7月6日,北京市政协启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调研协商。据北京冬奥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场馆将向公众全面开放并实现四季运营。

国家速滑馆、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国家游泳中心、北京首钢园等冬奥场馆都已陆续开放。北京冬奥会闭幕已半年,但不论是“冰丝带”“雪游龙”,还是“雪飞燕”“冰立方”,都没有随冬奥赛事的结束而消失在大众视野——作为丰富的奥运遗产的一部分,冬奥场馆依然“火红”,正在成为今夏北京当红“新地标”和群众运动“大本营”。

专业场馆赛后迎客

外形灵动飘逸,冰面平滑如镜的国家速滑馆被称作“冰丝带”。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中外运动员在这里打破了10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冰丝带”也被运动员们赞叹为“最快的冰”。

7月酷暑,北京市民于军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冰丝带”。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北京冬奥会比赛画面,于军和孩子们参观结束后上冰体验,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一天。

“场馆特别漂亮,外形设计动感时尚;冰面丝滑,每隔一个半小时就有专业人员整理冰面。孩子们很兴奋,都说以后要常来,还想趁暑假系统地学习滑冰。”于军说。

7月9日,“冰丝带”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公众滑行运动,这也是目前唯一持续维护并开放体验的冬奥“赛时冰面”。“冰丝带”的开放,标志着这座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项目竞赛场馆开启了长期持续利用的新篇章,曾经属于专业竞技的“最快的冰”如今也是“大众的冰”。

此前,4月29日,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对外开放,覆盖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的这片园区,成为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后,北京市第三个经国际奥委会批准,被冠以“奥林匹克”称号的区域。

北京市延庆区文旅局局长洪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游客可乘坐缆车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观光,在高山滑雪出发区穿戴专业滑雪装备,化身运动员打卡拍照,见证运动员从起点飞身而下的惊险刺激;也可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出发区,通过雪车VR体验,模拟体验雪车的速度与激情;还可沿“游龙步道”享受游览及讲解服务,在冬奥村度假酒店体验冬奥会同款住宿及餐饮服务。

“园区完整保留了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景观元素,满足游客沉浸式出游新体验。”洪炜说。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专业新建场馆,赛后利用颇受关注。洪炜说,这两个场馆已获得高山滑雪训练基地与雪车雪橇训练基地授牌,未来将积极引进申办高山滑雪世界杯、高山滑雪远东杯、雪车雪橇世界杯、环西班牙自行车赛事等国际高端赛事。大众雪场目前在规划建设中,定位侧重于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未来将围绕“冰雪 体育”,高端赛事和大众体育运动两端发力,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与旅游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国际滑雪度假旅游胜地。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晓南说,后冬奥时代场馆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场馆打造成联系人民群众和冰雪运动激情的一个纽带,“在未来的场馆应用中,我们会注重场馆的群众性,持续带动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

双奥联动可持续发展

位于海淀区白石桥路的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为了迎接夏奥会和冬奥会,分别于2006年和2018年经历两次改造。夏奥会期间,首都体育馆承担排球项目比赛。经过此次冬奥会,首都体育馆场馆内功能全面提升,具备了夏季、冬季运动比赛场地转换的“两栖”功能。

同样经历了两次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于2008年竣工,是当年北京夏奥会的新建场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立方”变身“冰立方”,肩负新的使命,成为冬奥会冰壶场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曾称赞,“冰立方”是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6月23日,北京迎来冬奥会后首个国际奥林匹克日。“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场馆群“冰丝带”“鸟巢”“冰立方”联动亮灯,共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号召群众用运动点亮健康生活,创造美好未来。国家游泳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冬奥冰壶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将在新建的“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复制冬奥冰壶场地,助力推广冰壶运动。

此外,为发挥冬奥场馆遗产的品牌感召力,推动冰雪产业发展、扩大冰雪运动参与规模,国家游泳中心将依托场馆场地优势和北京国资公司产业集群化效益,开发多样化的冰上运动项目和冰雪教育项目。

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表示,由于场馆具备“水立方”“冰立方”双向转换能力,赛后运营从水上运动为主变成“水冰双驱”。尤其是新建的“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冰场是“新的增长点”,该冰场正努力打造为北京奥运核心区冰壶赛事举办、大众培训、冰上活动开展的“网红冰面”。

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下11米,场馆设有1830平方米标准冰场和包含四条标准冰壶赛道的冰壶场地,整体运营面积8000平方米。后冬奥时代,冰上运动中心将集赛事、娱乐、健身、培训、游览、演出、奥林匹克文化推广等功能于一体,打造综合冰上项目平台。

在北京冬奥会的12个竞赛场馆中,7个为2008年奥运会遗留场馆,部分场馆通过“水冰转换”实现了奥运遗产的夏冬传递。通过高效利用场馆,带动冰雪产业发展、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发展,是北京谋划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7月16日,一名小朋友在“双奥场馆”首都体育馆体验冰壶运动(张晨霖/摄)

让更多人受益

对北京冬奥人来说,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并非赛后才开始破题,而是从场馆规划建设之初就开始作答。

2022年2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35个领域就创造和利用冬奥遗产进行了全面规划。

北京冬奥会的“双奥场馆”智慧转换和新建场馆超前谋划,向世界提供了大型比赛场馆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未来举办大赛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这些世界一流的竞赛场馆,在冬奥会后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和国内赛事。通过高水平赛事,带动大众赛事、全民健身和地区发展。”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说。

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将相对平缓的3公里雪道向大众开放。北京冬奥会后,长达15.3公里的“回村雪道”被改造成训练赛道,为大众提供舒适且富有趣味性的滑雪运动场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在比较平缓的赛道预留大众出发区,吸引更多国人来体验这项原本不熟悉的小众运动。

洪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打响品牌,做好产业,延庆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导入消费业态,提升酒店群接待品质,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山地赛事、品牌音乐节、亲子研学活动等休闲娱乐项目,促进园区多样化运营,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山、冬嬉雪的国际一流四季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联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打造京郊“微度假”新目的地,发布多条微游线路,串联“夜长城”“夜世园”“夜海陀”等旅游热点,并与龙庆峡、玉渡山、古崖居、万科石京龙滑雪场等联动互补发展,打造北部冬奥冰雪主题片区;三是协同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形成新动能。

“让更多人从冬奥遗产受益”是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的价值遵循。7月27日,北京市政协“用好奥运遗产,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调研组赴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实地调研。委员们认为,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需求,冬奥会结束后场馆角色转化快,在大型活动举办、智慧场馆建设、科技成果推广、文体融合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奥运遗产传承利用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s://www.raildoor.com
本文地址:https://www.raildoor.com/zhishi/68276.html

本月热门文章

实时为您提供最新体育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1-2022

ICP备案号:渝ICP备2022011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