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分类:
热门球员:
返回
龟兔体育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家专栏 > 生活号

上海马拉松哪一年开始的( 故事|上海马拉松十年进化史)

生活号 发布时间: 龟兔体育 归档

两年前,我们曾经发过一篇文章《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附上链接),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直到 2016 年上海跑圈的故事进行了简单讲述,从每年在南市区的迎新跑,到“上海杯”马拉松赛,再到“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直至后来的跑团时代,时过变迁,物是人非。如今,魔都的跑者们不再拘泥于一年一度的“上马”,而像“老友会”这样曾经垄断过上海滩几乎所有叫得上名的业余好手的跑团,也不再一枝独秀。

“上马”系列赛,以及一些专业训练营,开始将人数日益壮大的跑步爱好者分流,各路英豪平日训练各为其主,选择比赛上也各求所好,只有到了一年一度的“上马”,做为年终收官战,才能让这些人齐聚一堂,相爱相杀。

在上一篇我们提到,上马始创于 1996 年,从早期的“东丽杯”冠名,每年路线不固定,到 2012 年后逐步正规化,合理化,用了整整 16 年时间。2012 年的上海马拉松,可以说是改革的元年,创造了很多“第一次”。列举一些如下:

1、第一次不再以“东丽杯”冠名,更名为“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而非“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走上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2、第一次将起跑时间固定在早上 7 点(之前都是 7 点 30 分),不仅可以减小交通压力,也可以减少选手遭遇“晒太阳”的时间;

3、第一次每 5 公里设置一个计时地毯,既可以减少抄近道“作弊”的可能,也能让参赛选手赛中赛后分析自己的配速等数据,更加体现国际一流路跑赛事的面貌。本届赛事也因对外公开的分段成绩,而让一些通过作弊达级从而取得高考特招资格的选手暴露在公众面前,比如当时在“跑吧”论坛闹得沸沸扬扬的 Y 姓小姐一滴汗未出笑容满满跑出 252 事件,某Y姓男子 25-30k 分段打破 5km 世界纪录等等,被眼尖的跑友抓个正着,最终他们被取消了成绩。

4、第一次被授予“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这是国内继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扬州半马后第四个获得该殊荣的路跑赛事;

5、第一次形成较为固定的起终点和主要路线,这也是做为一个传统赛事所必须要具备的。也就是外滩起跑,经过南京路,华山路,淮海路,西藏路,然后在龙华中路,龙华东路,苗江路,徐汇滨江一带来回折返,最后回到八万人体育场。(注:2012-2015 年终点在体育场外的火炬台路,2016-2019 年在体育场内,2020 年因体育场翻修,将终点设置在龙启路)

6、第一次实现分区起跑,在过往的上马比赛中,全马,半马,健康跑均不分区,谁站在前面完全拼谁去得早。而 2012 年的上马,将全马分成 ABC 三个区,其中A区要求很高,需报名成绩(全程)在 3 小时以内,这在当时没多少人,毕竟那时候每次破三的才 100 人左右。B区为全程 300-400 的选手(笔者当时报名成绩为 307,故分在了 B 区),其他选手均为 C 区。在实际站队过程中,因 A 区人数过少,导致 A、B 区是可以混站的,这也导致了出现了大量刚进 4 小时的“扛大旗”选手站在了队伍最前排,影响了选手起跑。

最终 2012 上马 114 人破三,660 人跑进 330,虽然它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么多“第一次”尝试,为后续上马的不断优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为后续超越北京,厦门,成为国内第一个“白金标”赛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3-2015 年,上海马拉松在很多方面继续沿用 2012 年的运作模式,而这几年处于国内参与路跑人数井喷的时代,上马的线下名额从 2010 年以前的报不满,到 2013 年的 2 天抢完,很多跑友为了报上名,甚至请假去现场填表,故而自 2014 年起全面取消线下报名,所有选手需登录官网线上报名。

首次采取“直通”方案,2013 年上马全程跑进 3 小时 45 分的选手,将直接获得 2014 年上马的参赛名额,其他选手将采用抽签方式获取名额。而随着业余跑者水平的逐年提高,次年的直通门槛便一跃成为 330,2016 年再次提高到男 325,女 345。由于东浩兰生接手,对于报名这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因直通门槛仅限定上年度上马成绩或者当年度上海半马成绩达标(注:2015 年开办上海半马),故而大多数外地高手只能参与抽签“拼人品”,具备一定成绩竞争力的选手,本地跑者占的比例较高。

这也导致这几年的上马形成一个很奇怪的现象:240 以内,甚至 250 以内的选手不增反降,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 2015 年的上马,在所有男子参赛选手中,完赛成绩在2:30.00-2:39.59 这个分段的人数只有 3 人!没看错,确实只有 3 人,分别是上一篇重点提到的周其祥和马修,以及被称为“中国跑得最快的英语老师”张俊锋。2016 上马除了延续 2015 年的现象外,还出现了特邀男子非洲选手人数少的问题,导致有 4 名业余选手甚至杀进了总排名的前八,获得美元奖励,比如来自广东深圳的邓国敏,跑出 2 小时 36 分,获得了总排名的第八,这在一场国际金标马拉松赛事中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也导致男子 6-10 名成绩甚至不如女子选手。

250-300 这个分段的选手数量在 2015 年以前一直比较稳定,在2016年开始出现激增,而 300-330 阶段的选手直线上升。故在跑者的整体水平上,2016 年是一个转折点,这批曾经 25X,甚至 300 开外的选手,将是几年后成为 22X,23X,24X 的主力军,他们也构成了如今上海跑圈各大训练营、跑团的中坚力量。

在 2016 年形成上海业余跑者水平的突飞猛进,“破三”人数此后呈指数增长,离不开各大专业跑团的建立和一批早年已取得突破的精英跑者带动。这年起,野蛮部落、卢湾跑团,98跑等高水平跑步组织的建立,使得曾经在沪上叱咤风云的“老友会”已不再是很多有成绩追求的跑者的唯一选择,上海跑圈逐渐形成多点开花、良性竞争的局面。尤其是野蛮部落几位顶尖高手的带头作用,给了很多业余跑者很大的信心,很多曾经认为“破三”已是终极目标的爱好者,开始意识到 300 已经远不是业余跑者的天花板,只要系统、科学地训练,250,240,甚至国家一级都不是梦。这点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会被证明。

2016 上马比赛途中

在介绍接下来几年的跑圈之前,我们不妨盘点下截至 2016 年底,上海跑圈比较活跃的业余跑者在高水平区间的成绩达标情况:

1、跑进 2 小时 30 分的 2 人:周其祥 2 小时 27 分( 2016 合肥马拉松);马修 2 小时 29 分( 2016 巴黎马拉松);

2、跑进 2 小时 40 分的 3 人:陈龙 2 小时 33 分( 2016 上海马拉松);李鹏 2 小时 38 分( 2016 上海马拉松);张俊锋 2 小时 39 分( 2015 上海马拉松)。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跑进过 240 的 5 人中,有 4 人来自野蛮部落。

此外,还有沈剑锋,曲大鹏的 PB 达到了 2 小时 40 分整的水平,而现役上海本土出生的一哥“特维斯”王捷,在 2016 上马跑出了 2 小时 42 分的当时个人最好成绩。而女选手中,“小卡”马妍星凭借 2015 北马 2 小时 50 分的成绩稳坐魔都业余一姐,并且这个位置接下来又坐了好几年,毕竟五年前的业余女选手,不说 250,连破三都是一件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7 年上半年,跑圈延续了 2016 年下半年的情况,野蛮部落的主力选手继续在各大赛事中“霸榜”。首先是新年第一战厦门马拉松,由四名野蛮部落主力队员组成的上海队,在厦门马拉松暨海峡两岸城市马拉松邀请赛中,以领先第二名1小时以上的巨大优势毫无悬念地夺取冠军,这也使得几年前上海跑圈顶尖水平明显比不过其他省市高手的局面得以彻底改善。

而三月的无锡马拉松赛上,陈龙跑出 2 小时 29 分,成为上海业余界第三位跑进 230 的精英选手,李鹏也以 233 的成绩首次达标一级。此外,笔者连同曲大鹏也闯入 sub240 的阵营,成为魔都跑圈第 6,第 7 位破 240 的业余跑者。而王捷,李琦晟携手跑出 2 小时 41 分,距离打开 240 仅一步之遥。而以上提到的 7 人,均来自野蛮部落。这个组织自 2016 年下半年成立起,直到 2017 年,几乎在上海跑圈呈现无敌的状态,直到 2017 年 11 月的上马,才出现来自其他跑团、训练营的选手可以和野蛮部落队员分庭抗礼。

2017 年,是上海跑圈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除了老牌豪强“老友会”,以及出道即巅峰的“野蛮部落”外,又出现了一批拥有专业教练带队的训练组织,意在培养业余高水平选手参与竞技。如黑马训练营,入选为正式队员就要进行严格的体测,且每周有固定场地包场训练;交大安泰商学院在于云辉教练的指导下,队员水平迅速提升,很快就出现了一批有实力打开 2 小时 40 分的业余选手。而且,NIKE 公司在这一年夏天首次推出一款新跑鞋,在鞋底加入一块碳板,并命名为 Nike Zoom Vaporfly 4%,俗称 4% ,号称能提高 4% 的跑步经济性。上海做为国际大都市,与世界高度接轨,上海跑者很快就穿上了这款“神鞋”,并在 2017 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展身手。这些因素也直接导致 2017 年年底和年初,跑者的整体水平大相径庭。

2017 年上马,周其祥、陈龙均跑出 2 小时 26 分,均再次实现 PB,曾在上海半马赛场上屡次登上领奖台的杨帅,伤愈归来后也同样跑出 226;野蛮部落新生力量李一鹏、王捷也不甘示弱,一路并肩作战,分别以 231 和 232 分强势达标一级,像极了 2015 上马的周其祥和马修。而来自黑马训练营的刘富国、朱永斌也一跃成为国一选手,因献血沉寂了一年的“最快英语老师”张俊锋,也在这场比赛中跑出 233。一级的阵营里在同一场比赛中出现多个新面孔,正是 2017 年跑圈的真实写照。

女选手中,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郑芝玲和李芷萱分别跑出 233 和 235,为处于低谷期的中国女子马拉松注入了新的力量。而在这场比赛中,必须一提的是,多年前曾在中长跑的赛场上横扫千军的华东理工大学体育老师李鹏,在转战马拉松赛场 2 年后,终于证明了他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中也是“一哥”般地存在, 2 小时 24 分,令无数跑友瞠目结舌。业余跑者 sub225 的成绩在上海滩首次出现,也标志着上海跑圈的顶尖水平,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经北方的一些业余知名高手刘苏、孟广勤、佟强、刘宝江、运艳桥等创造的准专业成绩已经不再是神话。也让更多人充分相信,在如北马,上马,厦马这样的国内顶级马拉松赛事中,男子业余选手跟上非洲特邀女子第一集团,甚至和男子专业选手较量将逐渐成为平常事。

而随着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人增多,关注度的增加,这个行业自然会出现商机。如怡宝、斯凯奇、乔丹、特步等知名企业开始对精英跑者提供赞助,于是在业余圈子里,半职业跑者、甚至职业跑者开始出现。而在过去这些年,其实也出现过不少企业赞助选手的现象,但大多是在比赛前组成战队,提供装备或少量现金做为奖励,比如特跑族、多威跑友会等等,无非是一些企业宣传的方式;而如今企业和跑者以签约方式提供较大额的赞助和一些出国比赛的机会,则直接解决了一些对提高跑步成绩有执着追求的业余跑者生存问题。

此外,也差不多是从这时候开始,国内各大马拉松赛均开始增设国人奖,对于中国籍男女前八名进行额外奖励,这样更激发了一批有实力有天赋的业余精英跑者甚至专业选手的斗志。曾经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不再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训练、恢复两点一线的生活,只为四年一次的全运会拼尽全力,而是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财富的渠道。跑圈不再是仅有“草根明星”的时代,像董国建、李子成、杨定宏、何引丽、李芷萱等体制内或曾效力于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逐渐成为跑圈真正的实力派明星,而业余爱好者也得以与他们或者一些专业教练有交集,并学习到更加科学,系统的训练方式,这也使得之后两年,无论是处于金字塔尖的精英选手,还是半路出家的普通大众,实力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8年上海马拉松,共 720 人跑进 3 小时大关,其中男选手 693 人,女选手 27 人,创造国内单场马拉松破三人数新高。相比于 2017 年的 402 人,几乎翻了一倍!这年的上马,不仅天公作美,而且迎来了两位重量级选手的加盟。刚刚在柏林创造出 2 小时 01 分 39 秒马拉松世界纪录的肯尼亚传奇运动员埃鲁德·基普乔格和市政府、体育局领导一起在主席台上为比赛鸣枪发令。而上一任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丹尼斯·基梅托( 2 小时 02 分 57 秒)则做为特邀运动员加入到本届赛事的角逐当中。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位跑进过 2 小时 03分 的“大神”均来到了上马的起点,这在国内赛场是前无古人的,极大地激励着参赛选手去战斗。

李鹏以 2 小时 25 分的成绩完赛,尽管他这年夏天训练有点过度,导致最终没能PB,但仍然再度拔得上海业余跑圈的头筹。另一位顶尖高手陈龙在 23km 左右因肌肉拉伤遗憾退赛,实为可惜。黑马训练营的刘富国和 2013-2016 年的“一哥”周其祥均跑出 2 小时 27 分。2017 年因伤遗憾错过上马的李琦晟(小哈)实现了绝地反击,直接跳过国一并一举冲进 230,并自 2017 无锡马拉松后再度与王捷(特维斯)携手冲线(注:此时特维斯的PB为 2018 北京马拉松的 2 小时 27 分)。交大安泰商学院的于云辉教练, 45 岁在国外已经要归入master的级别,平日给队员计时、报时,每周三晚上总是听到他洪亮的声音响彻卢湾体育场。但轮到他上场的时候,却毫不手软,以 2 小时 30 分 20 秒和女子国人第一名李芷萱同时撞线(他们还是师兄妹,只是时间跨度很长)。这一年,业余女选手“破三”已不再是新闻,继小卡后,周瑞芳、杭纯、汪真子、肖晨等先后收获了“ 2 ”字头的成绩单。

2018 上马终点

而说到 18 年上马,必须要提的是,就在这年上马前夕,易居马拉松俱乐部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类似于日本实业团的跑步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年轻有实力的跑者,跑出中国,跑向世界,现由留洋归来的著名长跑教练李犁先生担任俱乐部主教练一职。同时李教练也在近期上任国家队中长跑项目的总教练,负责执教国内中长跑的运动员,安排训练和备战工作。致力于帮助中国运动员突破自我,在 2024 巴黎奥运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之后的 2019 年,上海跑圈延续着高速发展,高手层出不穷的势头,除了上马,上海半马外,静安 10 公里,高校百英里接力,以及各个区自己主办的路跑赛事也成为了很多跑者的重要选择。从赛事数量、规模、整体竞技水平、影响力来看,2019 年可以说是截至目前的巅峰时刻。从十年前的国内每年只有不到 20 个比赛,到如今一年办赛超过 1000 场,翻了近百倍。而从跑者成绩上看,过往国内竞技水平最高的几大国际金标赛事(北马,厦马,上马),除了早些年北马和厦马曾做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和全国马拉松冠军赛,吸引了各个省体工队参赛外,其他时候一届比赛的“破三”人数一般也就在 100 人上下。

而 2019 年的北马,因时间改为 11 月第一个周日,天气凉爽,“破三”人数再度创新高,986 人!千人破三近在咫尺。本次远征北京的上海跑圈几大高手均有重大斩获,其中已经稳坐 NO.1 位置的李鹏时隔 2 年再次刷新自己的极限,2 小时 21 分,已经一只脚踏在了“健将”的门槛上。而伤愈复出的陈龙也紧追不舍,虽然后程出现掉速,但 223 的成绩依旧可圈可点。而此前一向只擅长中短距离,有氧耐力有欠缺的夏文杰(猴子)在夏天恶补上有氧短板后,终于成为了“窜天猴”,将无锡马拉松 238 的 PB 一下子刷新 11 分钟,一举超越队友特维斯,小哈等人,强势挤进上海滩业余一流选手行列。此后,猴子,小哈也成为了“趣跑”马拉松训练营的教练,开始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跑友,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而 2 周后的上马,因刚好处于强冷空气来之前的一天,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出现了近十几年来唯一一次高温暴晒且潮湿的天气,众多跑者遭遇滑铁卢,绝大多数人的成绩都比以往慢了好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二十分钟。但这场比赛,也涌现出一批即使在高温下,依然表现稳定的新一代精英跑者,比如大鱼(余彪)、侯博士(侯丽坤),小强(徐烈强),张翼鹏等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如今已跑到了 2 小时 24-25 分的水平,成为上海业余选手中,仅次于李鹏、陈龙的第二集团。

就在路跑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整体水平正在快速追赶日本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想到,2020 年 1 月开始,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悄无声息地拉开序幕。它对各行各业造成的影响不再赘述,路跑行业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国内的马拉松赛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大幅缩减,众多跑者本来还沉浸在“该跑哪场”这样幸福的烦恼中,却一夜之间遭遇无赛可跑的窘境。即便没有比赛,即便各个学校的体育场被迫不再对外开放,即便连训练圣地“卢湾体育场”也长期闭门谢客,但跑者对训练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苗江路、世纪公园、徐汇滨江、龙腾大道六桥段等等依旧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跑步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时刻准备着”成为了疫情时代严肃跑者的共识。

好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国家卫健委的带领下,无数白衣工作者日夜奋战,终于基本控制住了疫情,阻断了本土传播的风险。这也使得 2020 年的上马得以如期举办,这场仅 9000 人规模的国内首场“白金标”赛事显得格外珍贵。身披10001 号的“一哥”李鹏继续高歌猛进,以 2 小时 19 分 04 秒斩获第六名,实现了上海跑圈业余跑者达标健将零的突破,而一周后他又在千岛湖马拉松再度跑出 219,连续两场比赛跑进 220 的表现,也让他当之无愧地迈入中国业余跑者的第一集团。女选手中,上海队的李芷萱发挥出色,以 2 小时 26 分 39 秒获得冠军,实现上马国人选手三连冠(注:2020 上马因疫情未邀请境外精英选手,2020 年国人第一即为总排名第一)。而前文中提到的特维斯,小哈,侯博士,猴子,小强,朱永斌等各大训练营的顶梁柱,也都收获了不同程度的PB。

2020 上马李鹏突破 220

然而疫情并没有结束,我们依然要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方针,加上 2022 年初北京冬奥会将要召开,中国田径协会发文,像跨省马拉松这样大型聚众活动只能暂时告别。2021 上海马拉松的延期让太多的跑友感到失落,而像易居马拉松测试赛,元大都马拉松测试赛等民间赛事的举办,又给处于寒冬的严肃跑者们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s://www.raildoor.com
本文地址:https://www.raildoor.com/hao/70628.html
实时为您提供最新体育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1-2022

ICP备案号:渝ICP备2022011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