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分类:
热门球员:
返回
龟兔体育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首页 > 球员资料 > 纳达尔

2011上海世游赛( 体育赛事如何讲好文化故事,上海“体育宣传周”为你揭秘)

纳达尔 发布时间: 龟兔体育 归档

8月11日,在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上海市体育局原一级巡视员、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理事长陈一平以《体育文化和体育赛事》为主题率先开讲。

讲座现场。 本文图片:王佳斌 摄

陈一平曾任上海市体育局新闻发言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等多个体育社会组织领导职务。

长期深耕上海体育事业的他,在演讲时反复强调体育赛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国际一流的体育赛事,最大的价值在于文化。即便赛事结束,但赛事带来的长期效应远远超过大赛本身。”

推广赛事更要讲好文化故事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结束后,时任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在闭幕式上表示:“世乒赛虽然只有5座奖杯,但我想颁发第6座奖杯给上海人民。你们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最难忘的盛会。”

沙拉拉为何如此激动,身为亲历者的陈一平在讲座中,用几处细节揭秘了背后的故事。

那届比赛,共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赛,当时不仅创下了世乒赛历史上参赛国家(地区)和人数最多的纪录,也是当时上海举办的参赛国家(地区)和人数最多的国际大赛。

在陈一平看来,相比规模,办赛理念的创新同样重要:“我想一个聪明的赛事组织者,不能只单纯满足于做好一项赛事,而是充分挖掘赛事甚至整个运动队发展,把它的文化价值最大化地呈现给观众。”

上海市体育局原一级巡视员、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理事长陈一平。

为此,组委会将开幕式放在东方明珠广场举行,利用东方明珠11个圆球与乒乓球11分制的巧合,借助上海城市夜景,演绎了一台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乒乓特征的开幕式。

除此之外,陈一平还策划了一系列宣传造势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千台万人乒乓赛为代表的群众性乒乓球活动。

2003年9月27日,在上海体育场火炬台广场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下、上海展览中心大广场里,乃至学校校园、社区弄堂里,都摆开了乒乓球台,引来万名市民参与,年龄最大的是77岁的老太太,最小的则是稚气未脱的5岁男童。

这场千台万人的乒乓球赛,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乒赛结束后,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他从来没有想过乒乓球能够拥有如此繁荣的文化底蕴。”陈一平回忆道。

和2005年世乒赛相似,2011年的上海世游赛,同样不局限于比赛本身。

为了推动赛事文化的发展,组委会在金山城市沙滩边的天然海域,进行了公开水域游泳,同时还举办了国际泳联历史首次“世界游泳运动百年回顾展”。

在陈一平看来,上海早在20年前便已经在摸索立体化办赛的理念:“国际一流的体育赛事,最大的价值在于文化。即便赛事结束,但赛事带来的长期效应远远超过大赛本身。”

文化讲座也可以“体育范”十足

陈一平的讲述,让不少人了解到了上海办赛文化的蜕变。而立体化办赛的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上海的体育文化。

2005年,作为迎接第48届世乒赛开幕倒计时百天而创办的迎新春乒乓球比赛,至今为止已持续举办了17届,已成为上海最有影响力的业余乒乓球赛事,吸引来了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群众前来参加。

1996年,首届“上马”开赛,参跑6000人中,有700名外国参赛选手,来自美、英、德、日、瑞士和瑞典等国。

27年来,上马的“蒲公英”效应引领着群众性的长跑活动,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跑步,也让各种各具特色的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跑步,正成为上海群众性体育的一张名片。

多年来,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汇丰高尔夫冠军赛、上海马拉松、射箭世界杯、环球马术冠军赛、上海赛艇公开赛等一系列国际顶级赛事也落地上海。

这些大赛发挥了“城市客厅”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了这座城市的“体育朋友圈”,向全球展示上海和中国的形象。

除此之外,作为近代体育的发源地之一,上海孕育了丰富的体育历史和文化,包括上海体育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等在内的多座体育类文化博物馆更是落户于此。

据官方介绍,为讲好上海体育故事,传播海派体育文化,在首个“体育宣传周”期间,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策划推出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系列文化讲座。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s://www.raildoor.com
本文地址:https://www.raildoor.com/roster/511298.html

本月热门文章

实时为您提供最新体育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1-2022

ICP备案号:渝ICP备2022011828号-1